这些非遗项目都来自西乌旗(二)
2025-4-14 17:00:10 来源:自驾车旅游联盟网
访问量:38901
在西乌珠穆沁草原,非遗与旅游深度交融。当你还在欣赏白马、畜群、勒勒车的独特风情,不觉间其实早已置身于 “走敖特尔” 民俗的非遗画卷中;走进草原景区,射箭、搏克等非遗项目已巧妙融入娱乐体验,一件做工讲究、满溢古朴韵味的乌珠穆沁熏皮袍,背后承载的是草原人民的智慧与审美。而当人们欢聚一堂,蒙古康乐牌带来的新奇体验,你来我往的牌局间,不仅是休闲时光的调味剂,更是人们触摸蒙古族文化脉络的独特窗口。
当“走敖特尔习俗”成为一道风景,这是属于西乌珠穆沁草原上的原始之美。
2018年,走敖特尔习俗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盛夏的西乌珠穆沁草原一碧千里,风景如画。每年5月底、6月初,草原牧民们就会赶着自家的畜群,用勒勒车拉着蒙古包构件、炊具等生活用品,载着家人,吆着畜群迁往新的游牧营地。当现代文明的霓虹在远方闪烁,西乌珠穆沁草原依然保持着游牧的诗意。
“走敖特尔习俗”是西乌珠穆沁旗申报的一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敖特尔蒙古语意为“游牧时逐水草而迁徙的地方”。走敖特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在草原上生活的牧民一直保留着走“敖特尔”的习俗。牧民们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在牧业生产中,为了不让性畜破坏草原生态,他们把草场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营地,春营地可以避免风雪灾害;夏营地凉爽草嫩;秋营地草质高增加抗寒;冬营地阳光充足,有很好的卧地。
走敖特尔是草原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习俗和传统体现了草原牧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走敖特尔包含了许多草原上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竞技成为非遗新鲜的注脚,这是属于西乌珠穆沁草原上跃动的力量。
2011年,蒙古族射箭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射箭,蒙古语称“苏日哈日布那”,是传统“男儿三艺”中的项目之一,属于传统体育项目,在西乌珠穆沁旗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活动。
蒙古族射箭源于早期狩猎,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减少狩猎,射箭成为娱乐比赛项目,出现在婚礼、宴会、那达慕、景区等场合。
蒙古族射箭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乌珠穆沁射箭,在西乌珠穆沁旗,每年都要举行那达慕盛会,盛会中的重要项目就是射箭比赛。比赛分为静射 ( 又称立射 )、骑射与远射 3 种。
静射比赛,射手站立不动,每个参赛者射 4 箭,分 3 轮射完,以中靶次数多少评定胜负;骑射就是射射手骑马持弓箭沿跑道边跑边射,一般规定每人射 9 箭,分 3 轮射完,以中环多少评定名次,比赛实行淘汰制。远射是比试射箭远近的一种比赛项目,主要比试臂力,弓箭一般选用硬弓为好。远射比赛中,谁射的距离最远,谁就为胜利者。
当熏皮袍制作技艺成为乌珠穆沁服饰中特色的一环,这是属于西乌珠穆沁草原上匠心智慧的传承。
2015年,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珠穆沁熏皮袍是乌珠穆沁服饰中的一种。传统的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其制作工序讲究、历时长、步骤繁冗,主要步骤分为:清洗羊皮、软化羊皮、熏制羊皮、裁剪、缝制、装饰等。
乌珠穆沁熏皮袍是乌珠穆沁人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一直传承和发展下来的,具有自己独特的缝制手艺。乌穆沁熏皮袍制作工艺讲究、款式古朴、装饰美观,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气候与牧业生产劳动。
熏皮袍用酸奶熟化,用特制的刮刀划鞣、用秋季牛粪熏制而成,所以具有防水、防蛀、防污和久穿不变型、美观大方等特点。
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在传统民族服饰的制作方面有其独特的风格,经济实用,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北方少数传统服饰的杰出代表之一,对研究游牧文化、民族学、民俗学具有很高的价值。
当 “阿木尔巴伊斯呼朗” 的对局在欢庆时刻开启,这是属于西乌珠穆沁草原上温馨快乐的写照。
2013年,阿木尔巴伊斯呼朗(蒙古康乐牌)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木日—巴雅斯呼楞”是属于在骨头或者木头(多数是椴木)上雕刻各种图案盖房子玩的(牌)游戏。形状是娇小的长方形,长4cm ,宽2cm ,厚约0.5cm。
“阿木日—巴雅斯呼楞”是一种很古老的游戏,组成是由强往弱的排列顺序为:哈斯(玉)、冬、鲁(龙)、嘎日迪(凤凰)、阿日斯楞(狮)、巴日斯(虎)、淖日布、都格、休胡日、乌力吉乌特斯、吉嘎苏(鱼)、图来(兔)、晓卜(鸟)、瑙海(狗)、嘎海(猪)等动物或者物体的图像共有15种类,每个种类有4个图样的棋子,全“阿木日—巴雅斯呼楞”共有60个棋子。
“阿木日—巴雅斯呼楞”这个游戏可由2人以上各自或分组(同等人数)来玩。一般在那达慕、集会、迎新年或父老乡亲的喜事上大家聚到一起玩。从意义名称到玩耍的方式和结构,都包含着社会、时代、国家、家庭同“阿木日—巴雅斯呼楞”一同迎接新年,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事业有成的美好祝福的深刻内涵。
目前,西乌珠穆沁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国家级名录的3项;列入自治区级名录的13项;列入盟级名录的23项;列入旗级名录共有31项。